欢迎来到医学美容教育网,现在是

医学美容教育网

中国首家医学美容在线学习平台
致力于提供专业医学美容教育服务的网站

外治法在皮肤病中的运用

日期:2014-03-28 09:29 来源:www.edu368.com 编辑:医学美容教育网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使用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作为中医药的优势疗法之一,外治法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配合内治法以提高疗效,而一般轻浅之症,可以专用外治收功。《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外治与内治在病因病机、辨证用药等医理上是相同的,只是给药途径不同而已。其包括外敷法、熏洗法、拔罐、穴位注射、梅花针疗法等,临床应用较广,在辨证内治的基础上,常常配合外治疗法,方可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中药外治法由于作用方法不同,吸收途径也有所差异,故本文从以下3方面来探讨外治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情况。

1皮肤吸收

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地膜带相连接。皮肤被覆于体表,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在口、鼻、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等处与体内各种管腔表面的黏膜相互移行。中医经皮肤给药的方法很多,如敷、熏、洗等。一般药物若能通过表皮,都容易从真皮吸收到人体内。皮肤给药的最大优点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与肝肾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胃肠道与肝对药物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药物利用度[1],常见的有金黄散外敷治疗丹毒。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炎症。其特点是局限性红肿,色赤如丹。在内治使用足量抗生素的情况下,根据其皮损特点可选用蜂蜜调金黄散外敷于皮损处。金黄散乃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等药物组成,可清热燥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散剂自身也具有散热与护肤的作用,可降低皮肤炎症部位的温度,使小血管收缩,红肿消退,起到清热消炎的作用。皮损红肿消退后、皮温降至正常可停外敷疗法。外敷可使药物充分吸收、加速皮损消退,此法操作简单方便,临床应用广泛。

2经络传导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经络系统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经气的活动,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表里、上下的一个独特系统,外与皮肤肌腠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用中药外敷有关穴位,即有穴位刺激作用,又能通过经络使药物充分发挥其功效。《厘正按摩要术》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耳穴在皮肤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院皮肤科采用耳穴治疗慢性荨麻疹,腧穴选取内分泌、神门、肺、肾上腺、风溪。方法为将大小适中的王不留行籽贴附在约0.5 cm2的胶布中心再贴于所选穴位上,每日按压3~5次,每次2~5 min,至耳穴处发热、胀痛为佳。6 d为1个疗程。风溪为治疗荨麻疹之要穴,具有除湿散风、止痒消肿作用。内分泌、肾上腺穴具有清热解毒、抗过敏作用,神门穴可镇静安神而止痒。肺主皮毛,耳“肺穴”能宣肺解表,祛风止痒;由于此法属于外治法,皮肤、黏膜屏障具有自我保护功能,且无体内代谢,一旦发现患者有不适的情况可立即取掉并及时处理,操作简单方便,止痒抗过敏效果好[2]。同时可加用斯奇康足三里穴位注射,斯奇康为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机体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稳定肥大细胞,降低IgE水平,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达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过敏的作用。其可以通过多个途径调节Thl和Th2的比例失调,封闭IgE受体,抑制瘙痒发生,达到抗过敏、止痒的效果[3]。足三里为足阳明胃肠经合穴,为强壮保健穴之一,现代医学已证明该穴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其调节后天之气血,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健运脾胃、除湿,通经络、调补气血的作用[4]。用斯奇康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更好地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遏制I型变态反应,增强治疗慢性荨麻疹之疗效。穴位注射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有机结合起来,综合了穴效、药效两大效应,从而使整体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单纯性针刺,使临床疗效得以大幅提升[5]。因足三里针感较强,可使心率加快,故使用本法之前需询问患都是否有与心脏相关的疾病及斯奇康药敏史,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需慎用。

3黏膜吸收

黏膜是指口腔、胃、肠、尿道等器官里面的一层薄膜,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黏液。黏膜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从口、眼、鼻及前后二阴给药,多从黏膜吸收,其方法包括鼻塞、香囊、点眼、含漱、塞肛等。在皮肤科常见的是含漱法与贴敷法治疗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某些皮肤病伴见的症状之一,若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点状溃疡可以融合成片如糜粥样,自觉灼热疼痛,妨碍饮食,烦躁不安。亦有因长期使用抗菌素及免疫抑制剂而导致霉菌生长,治疗颇为棘手。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讲究以中药内服为主,而发作期则内外合治,在辨证内服基础上,加用外治的方法可取得良效。杨氏[6]采用无味黄连素药膜敷在溃疡面上,每日3~4次,疗程不超过4日;或取黄连素3 g,冰片1 g,共研细末,与猪胆汁调匀搽患处,早、晚各1次;鲜苦茶叶30 g辗碎,适量敷于溃疡处约10 min,每日2~3次。内治的辨证施治法具有针对性强,治病求本之功,但从疗效比较,外治不在内治之下,且具简捷、速效、方便、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故临床上多采用内服外治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可减少发作,缩短病程,调整体质。

4小结

中医外治法作为与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同等重要的方法,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外治时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除药物的化学作用之外又兼有某些物理作用,故其所需用量远远小于内服药的剂量,因其在患处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而血中药物浓度甚微,这就会大大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且对一些皮肤病的治标作用优于内治。如对于潮红水肿、糜烂渗出的皮损药物湿敷起效迅速。大部分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简、便、廉、效”,深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总之,外治与内治各有所长,二者不能相互取代。外治以治标为主,内治以治本为主,二者相辅相成,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理想的疗效。

微信扫一扫
添加368医美教育网

扫一扫医学美容教育网微信二维码

医学美容在线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