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医学美容教育网,现在是

医学美容教育网

中国首家医学美容在线学习平台
致力于提供专业医学美容教育服务的网站

寒冷性皮肤病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分析

日期:2014-06-07 16:49 来源:www.edu368.com 编辑:医学美容教育网

寒冷性皮肤病多是指冻疮,常见于冬季,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易复发。冻疮系对冷发生的异常反应,为长期寒冷作用于皮肤所致,寒冷潮湿或寒暖急变时更易发生[1]。目前治疗冻疮的西药物虽然较多,但存在疗效不太确切使用不方便,副作用较多等问题,如含激素类药物已禁止使用,有些药物对破溃的冻疮刺激性较大等[2]。中医理论认为,冻疮乃皮肤肌肉受严寒侵袭,气血运行不畅致气血凝滞而成。轻者其伤浅,仅皮肤络脉气血凝滞,患部失去温煦[3];濡养而受损。重者,伤其深,肌肉,脉络气血凝涩不通,患处不得濡养,或暴冻着热,发生溃烂,甚着可损伤其筋骨。复方中药洗剂亦适用于该症,且取得显著疗效[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寒冷性皮肤病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到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冻疮患者80例,冻疮的诊断标准:本病皮肤损害为局限性淤血性伴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损害表面可发生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疤痕。纳入标准:符合本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无心、肝、肾等严重内科疾患或严重原发疾病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完成疗程。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1岁,平均(35.25±9.2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5天,平均(5.22±0.95)天;冻疮位置包括手、足、耳部、面部、股臀部。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冻伤程度、冻疮发生时间上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首先都给予全身血管扩张剂治疗,烟酸,50~100 mg,每天3次,口服;烟酸肌醇酯,0.5~1.0g,每天3次,口服;硝苯吡啶,10 mg,3次/d,口服;维生素E丸,0.1~0.2 g,每天3次,口服;同时给予外用冻疮膏(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出品,先以温水洗净患处,涂上冻疮膏按摩1~2分钟,每天2次,5天为1个疗程。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中药冻疮洗剂(辛荑30g、白芷20g、红花20g、甘松30g)治疗。3L冷水浸泡1小时后,文火煮沸30分钟,水温冷却至冻疮处,将患处放入药液搓洗30分钟;如为面部、耳部或股臀部位,则以2块8层厚纱布蘸取药液,2块纱布交替进行热敷患处30分钟。1付中药可连续用4次,每天2次,第2、3、4次只需将原药加热至沸即可。两组都治疗10天。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显效:症状及体征好转>60%;好转:为症状及体征好转30%~60%;无效:症状及体征好转<30%或继续加重。痊愈+显效/总例数=有效率[5]。同时在治疗后按症状及体征分别记录瘙痒、红斑、肿胀,用4级计分法评价病变程度,0为无,1为轻,2为中,3为重。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对比采用χ2检验,症状及体征积分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部性红斑水肿性皮损,多见于儿童、妇女或久坐不动、周围血液循环不良者。机体远端皮肤受冷的刺激后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良,血液瘀滞,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所致,一般多见手指、手背、脚趾、脚后跟等,也有见于脸部、耳等部位[6]。在机制上,冻疮部位小动脉收缩,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对冻疮患者的甲襞循环观察,见血管袢排列不齐,管袢数减少,管袢畸形,微血管输入偷出径缩小或扩张,红细胞流速缓慢,液态成粒流甚至钟摆流,多数袢周呈云雾状渗出[7-9]。

在治疗中,首先要加强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入冬注意全身及局部干燥、保暖,手套、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用热水浸泡,外搽防护油,治疗慢性贫血及消耗性疾病等。积极消炎、消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与进行全身治疗[10]。中医认为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限局性皮肤炎症损害,医以温经通阳,散寒化瘀,通脉消肿为治则。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辛夷油有较强的抗炎效应,对炎症组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有降低作用,能明显减轻充血、水肿、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辛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1]。对正常人体细胞无毒害作用。白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并且对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革兰阳性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红花中所含的红花黄色素等有改善外周微循环、加速血流、增加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及减轻血细胞聚集等作用[12]。对大鼠甲醛致足肿胀、棉球肉芽肿及组胺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抑制作用,附子煎剂对大鼠的甲醛性及关节肿呈明显消炎作用,上述药理作用说明该方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抗菌消炎的作用。温药外洗可使药物有效成分能迅速透过皮肤角质层,直达病灶组织深层[13]。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瘙痒、红斑、肿胀得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洗剂部位无任何不适,两组不良反应对比类似(P>0.05)。

总之,寒冷性皮肤病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具有经济、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易于病人接受,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微信扫一扫
添加368医美教育网

扫一扫医学美容教育网微信二维码

医学美容在线学习平台